晴時多雲

誘惑與壓力 外資圈輪迴與宿命

2014/07/28 06:00

記者羅倩宜/專題報導

財經名嘴「老謝」拿大立光酸外資,竟惹到分析師,罕見地在臉書回嗆,原本是「股市一家親」的共存結構,為了一檔股王鬧脾氣,讓市場看得一頭霧水。

台版華爾街的放逐者

股市常聽到:「外資說一套做一套,盤中出報告喊買鴻海,終場卻大賣幾千張!」這背後其實有兩群人。「說一套」(喊買鴻海)的是外資證券研究部門(分析師);「做一套」(決定大賣)的是交易部門。理想的狀況,兩者各自獨立,沒有掛勾。

高盛分析師嚴柏宇說,「讀者可能不懂外資買方、賣方的不同」,指的就是這個。言下之意,謝金河不可能不懂,如此簡化發言,「有失風範」。

可惜現實和理想往往有差距。 麥克梅約(Mike Mayo)是90年代華爾街王牌分析師,專門研究銀行業,曾任職瑞銀、雷曼等多家投行。他在暢銷書「華爾街的放逐者」中,描述分析師面對的誘惑和壓力,很容易迷失。

梅約在瑞銀任職時,曾寫報告推薦美國第一銀行,上級看到後,建議他帶一銀執行長去拜訪客戶(客戶若在瑞銀下單買進一銀股票,瑞銀可賺手續費)。「換言之,這是一種對價關係」,只要分析師把個股評為買進,上司就期待這份報告帶來生意。

只要客戶愛你就有賞

結果第一銀行不但用專機載梅約去拜訪客戶,回到家後,一銀執行長還打電話跟梅約道謝。只因他寫了一份買進評等的報告。「我學到了,只要銀行喜歡你,就有獎賞。」

梅約後來轉戰雷曼兄弟,有次拜訪底特律國民銀行(NBD),問了一些理所當然的問題,如「萬一汽車業成長放緩,你們做好準備了嗎?」回到辦公室立刻被老闆「召見」,NBD打電話來抗議,說分析師的問題太尖銳。老闆要梅約再去拜訪一次,展現溫和的一面。

梅約曾忠實寫了科凱銀行(KeyCorp)的惡評,科凱高層4年不見他。此外,長官也期待你「把交情轉為獲利」,利用分析師跟企業的好交情,慫恿企業進行併購或發債,投行就能賺取費用。

金錢洪流中多少能堅持?

嚴柏宇在臉書上說,「也有外資研究員這一波沒像您講的拚命調高(大立光)目標價,而是在後苦苦追趕。您怎麼不報導他們所承受來自買方客戶與公司內部的壓力,只因為他們不願『同流合汙』?」印證了台灣也有梅約筆下外資投行眾生相。

梅約說,在華爾街,大多數人追求短期和個人獲利最大化,不在意對公司的長期影響。在台灣,謝金河所說的炒作,也牽涉龐大共犯結構。金錢橫流中,有多少外資分析師被誤解,又有多少能堅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