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君子之爭的經濟政策

2019/03/20 06:00

◎歐陽書劍

歷次總統大選都有一個特色,就是藍綠間的政治主張有很具體的區隔,但經濟政策卻僅有模糊的分界,如果真有明顯的不同,大概也是延伸自政治認同所產生對中國經濟交往態度的歧異。若經濟能決定選舉結果,但卻從參選人的政見中發現不了差異,也就難怪空話、廢話、醉話及謊話能在選戰中得利。

前總統陳水扁在二○○○年五月廿日就職演說中,宣示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的國家發展願景,該年底行政院並通過「新世紀國家建設四年計畫」,要發展「知識新經濟」,使台灣成為「新興產業創業的樂園」、「成長產業擴張的基地」、「傳統產業全球經營的中心」、「網路聯結的全球運籌中心」。

另一位前總統馬英九就職後,國家新願景中有「活力創新經濟」,並由行政院通過「產業再造」、「全球鏈結」等建設計畫的政策主軸,也提出要加速推動與美國、日本、東協、歐盟等重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後來還有「黃金十年」的主張,以六大新興產業、愛台十二項建設等,要實現經濟發展的目標。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經濟的願景是「新經濟模式的開創」,並以「全力提振國內景氣」做為國家發展要務,首任四年希望以加強投資台灣及落實結構改革的政策主軸,以脫離長久以來產業外移、企業低利、薪資停滯的困境,翻轉台灣經濟;在加強投資台灣部分,「五+二」產業創新及前瞻建設都在進行中。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經濟的願景是「新經濟模式的開創」。(法新社資料照)

若從國發會的國家建設計畫檢驗每一任總統的經濟政策,可發現均對國內外情勢有所因應,並提出具體計畫,且由行政院通過執行,似乎可精確地帶領國家邁向康莊大道,不過,除了民眾感受點滴在心頭外,在經濟方面慣常出現的「創新」、「全球」政策,並未真正解決經濟趨於遲滯的困境。從一九五二至二○○○年近五十年,我國只有一年的經濟成長率低於四%,但在二○○一年至二○○八年的八年間,則有兩年的經濟成長率低於四%,二○○九年至二○一五年甚至只有兩年高於四%,二○一六年後,則就不再有四%以上的成長。

台灣經濟成長率有愈走愈低的趨勢,這是由未開發發展至已開發國家的普遍現象,在已開發國家中,格外的明顯,美國在一九八五年以後,就從未出現超過五%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如果把經濟成長放在國際景氣的架構中觀察,更可看到領導人難以主導經濟的情況。

經濟政策包括經濟金融、財政、賦稅、產業、貨幣,甚至勞動等各方面的主張,除了願景,要有發展路線的定調、發展途徑的擘畫、發展困境的突破方法等,國際交流、兩岸經濟,甚至是對農民的照顧、對低薪問題的解決等議題,當然都涵蓋在內。提出看似美好的規劃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夠執行的方案。

回到現實面,應付經濟困境的方法很多,不過,執政者確實改變不了大環境的方向。用最直覺式的思考,即使換了政府、換了領導人,在環境及預算限制下,整體而言,政府能做的只是改變經濟建設的種類與範圍,並沒有立即翻轉景氣的能力。然而,不同人執政,資源的利用效率不同,經濟政策看起來似乎相差不多,細究起來其實差距很大,執行力尤有不同。

最能檢驗空話、廢話、醉話及謊話的經濟政策交鋒,可能最沒有煙硝味,也最能顯示君子之爭。國家雖總是會陷在景氣循環的輪迴中,但領導人還是可能有能力調和榮枯的長短。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