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當美中經貿衝突過後

2018/07/09 06:00

(彭博資料照)

●歐陽書劍

美中貿易戰在七月六日達到新高潮,雙方在當日開始加徵對手三四○億美元商品的進口關稅廿五%,同一天英國內閣則達成與歐盟維持自由貿易的共識,降低金融業出走倫敦的動機。二事件的成因與條件不同,但各國透過衝突重建經貿合作關係的企圖,顯然是形成中的國家大戰略趨勢。

二○一六年英國公投脫歐後,硬脫歐的喊話甚囂塵上,英國首相梅伊與歐盟上演多次對抗式的叫陣,甚至表達接受不達成任何協議的粗暴脫歐結果,不過經過二年的協商、討論與沉澱,梅伊反而說服內閣中的脫歐激進派,決定與歐盟維持自由貿易關係、一致的工業及農產品標準,甚至是緊密的關稅同盟。

英國媒體質疑梅伊的軟脫歐藍圖,將使脫歐公投失去意義,不過,梅伊的提案若能獲得歐盟認同,英國事實上仍贏回了未來政策的主導權,以及與其他國家簽訂協定的自主權。梅伊以英國大眾的意志為藉口,會與歐盟隔離,即使距離仍近,但不再連結在一起,雙方的合作方式,有了根本改變。

二○一六年也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一年,他雖在隔年一月就任,可是衝撞國際經貿現狀的發言,早已占據輿論空間;美中貿易戰開打是他的政見,也終於成為政策。美中上週互相加徵三四○億美元商品進口關稅,各方視為是真正貿易戰的首部曲,即使當天雙方股市都以上漲收盤,不過衝突未達目的前,應該不會結束。

從一九八一年至二○一七年,全球平均貿易額成長率達六.五%,對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而言,貿易不僅是經濟的動能,出口也是成長的主要來源,大家焦慮觀望。然而,從外包、就地生產,至尋找最適基地串成供應鏈,企業利用全球資源、供應國際需求的經營模式,隨著各國放寬投資管制而盛行,伴隨近三十年平均關稅持續下降與運輸成本下滑,國際貿易加速成長,全球化後生產與分配效率提升,各國總財富大幅膨脹;這種大資本家、大企業得利更豐的商業模式,不致因川普的作為而立即逆轉。

依經濟學理論,當商品價格改變,會透過「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影響交易數量。通常情況下,當其他條件不變,某商品降價時銷量會增加,進一步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該商品相對更便宜而產生的替代效果,另外就是消費者所得因該商品降價而實質增加的所得效果,譬如鳳梨價格下降時,同樣的收入有能力購買更多鳳梨,這是所得效果,而選擇不買蘋果多買鳳梨,則是替代效果。

若以替代效果及所得效果說明貿易戰對其他國家的外貿影響,也能看出初步的變化。美中開戰後,美國可能另尋原本從中國輸入的零組件及機器設備等替代來源,使中國之外的國家有機可乘;但平均關稅提高,會使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產生價格提高導致實質所得下降的「所得效果」,整體的進口還是可能下降。若加上政治考量,情況更為複雜,台灣被視為受美中貿易戰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更不能誤判戰場上的風向。

在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思潮中,保護主義從重商主義至一個半世紀前的歷史學派都能獲得養分,但對當今美國應該沒有太大吸引力。比較複雜的是,假設「對抗」就是川普改變未來合作關係的手段,則各國更應注意美、中兩國的態度轉變時機與原因;即使美中貿易戰才剛正式開打,但不管會持續多久,雙方應該都已先設想了戰後關係的藍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