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大手筆海外併購 台廠成功率不到一半

2018/05/23 06:00

國巨昨日宣布斥資7.4億美元現金,併購美國電子零組件廠普思電子100%股權。歷年來大型海外併購案成功率不高,圖為國巨總部。(記者張慧雯攝)

記者卓怡君/特稿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取得關鍵技術、通路或海外市場占有率,台灣廠商勢必走上國際併購這條路,回顧往年台廠幾個大手筆的國際併購案,常因跨國文化衝突、海外人事成本高、經營績效難以改善,併購案成功率不到一半。

國巨(2327)宣布以220億元併購美國普思電子,手筆之大,超越國巨在2000年以180億元收購飛利浦元件事業的規模,並刷新被動元件產業的收購紀錄,不過,這還不是台廠海外併購最大個案。

宏碁、明基都有慘痛經驗

台灣電子大廠發動國際併購案,最積極者當屬宏碁(2353),1990年宏碁花了25.3億元併購美國高圖斯,2007~2011年之間為了擴張國際市占率,以230億元併購歐美電腦品牌Gateway、Packard Bell、eMachines,還花92億元併購iGware跨入雲端,上述的併購案最後皆成為沉重財務負擔,損失接近250億元;當時同屬宏碁集團的明基,以蛇吞象併購西門子手機,最終付出大虧350億元的慘痛代價。

鴻海併夏普 獲利大進補

不過,併購也不是只有失敗的案例。台達電(2308)在2014年以170億元併購全球排名前10大的挪威電源廠Eltek,併購成效正逐漸顯現;目前還是台廠海外併購第一大案則是鴻海(2317)在2016年以3388億日圓併購夏普,讓夏普回到獲利軌道並重返東證一部,鴻海也取得夏普面板關鍵技術,對未來的佈局有加分效果,去年底鴻海處分夏普特別股,入帳新台幣600餘億元,對鴻海更是獲利大補丸。

跨國併購成功難度高,首要條件就是知己知彼,必須完整掌握當地民情、文化、法規、制度,做足基本功後,再來就是彼此業務能否互補、未來策略發展藍圖是否一致,天時、地利、人和俱足下,才有機會發揮併購效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