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書劍集》經濟排名大賽的下一站

2017/12/04 06:00

(美聯社資料照)

●歐陽書劍

競賽通常有結束的時候,中國顯然也認為即將跑到終點了。這十幾年來,中國在全球經濟規模的排名一再上升,或將有坐上天下第一寶座的機會。只是,平均與多寡都重要,誰與爭鋒的雄姿,有點擺錯了方向;要秀出生活美照時,最好搭配有質感與活力。

中共十九大後,中國經濟規模何時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臆測,又在一些討論中出現。三、四十年前在評論國家經濟狀況時,著重在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的增減,「平均」冠在前面,受人數多寡影響的經濟規模不是主流,因為重點在個人生活水準的衡量。各國內部貧富差距原有不同,在經濟上,大國的幸福形象,尤其不一定比小國突出。

在那個勞動力充裕、供給依然不足的年代,能夠促進生產的是科學技術,生產力的提高才是幸福的來源。不過,當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國也開始在國際市場橫衝直撞,且成為世界工廠後,情況改變,只要是中國全力發展的產業、全力生產的產品,在全球就有過剩的憂慮,廉價勞力在過程中再度佔有一席之地。

供給不足現象雖然局部存在,但僅止於無力自由進口商品的貧困國家,對能夠競逐國際市場的國家來說,只有市場太過擁擠,沒有生產不夠的問題,於是中國積極發展的產業,不論是面板、鋼鐵、紡織、水泥或是金屬等,都在生產過剩中湧現廠商的哀號。

市場因此成為重點。尤其是在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儲蓄遠勝於投資、去槓桿成為必須,有效需求更為不足,各國搶市場搶到保護主義的聲音此起彼落,於是,市場更是王道,消費人數更受到關注。

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一九九○年將貧困生活的標準訂在每人一美元以下,二○○八年提高至一.二五美元,二○一五年將國際貧窮線的標準再提高至每日一.九美元,而生活在一.九美元以下的人口比率,從一九九○年的三十五%,減至二○一三年的十.七%,有十一億人從極度貧窮的生活脫困,全球生活在國際貧窮線下的人數,減少至七億多人。

從極度貧窮解放的人口,主要來自人口最多的中國、印度,以及印尼。雖然全球窮人仍多,但變化在持續中,當供給超過需求,廠商追逐市場的壓力更甚以往,於是看到擁有最多人口的中國,也看到中國經濟規模的世界排名節節上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以致將和美國一爭天下第一。

人數似乎重要,但在經濟排名的議題上,卻只被當做一個整體。擴大經濟規模除了增加每個人的產量,也可以依賴人數的積累,人海戰術在生產力調整的某一階段中,取得了優勢。

然而,規模或許能夠轉化成領導者賣弄影響力的肌肉,卻只是眾多排名的一個數字。競爭力強的企業,不一定規模龐大,國家的目標更多元,規模代表的意義其實不應被過度強調,即使是個人平均所得的比較也還要修正,在貧富差距懸殊的情況下,都無法顯示出幸福國家的真實意義,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偶爾說說嘴當然可以,就像網民有時把首富與自己的財富平均,自我調侃也是億萬富翁。

排名永遠都在,平均多寡或絕對大小的重要性,可以任人解讀,各取所需;但把重點放在錯誤的地方,有時是故意而為,目的在於遮掩一些不想讓大家看到的真相。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