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資搶灘 我電子支付牛步上路

2017/09/25 06:00

國內各種電子化支付工具比較

銀行局︰擬開放手機指紋辨識 提高消費者使用意願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中國兩大電子支付業者「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先後在前年底、去年初搶灘台灣,佈點數都已超過兩萬多家,但國內從「第三方支付」演變而來的「電子支付」,從去年十月上路至今,有五家專營機構開業,但到今年七月底,累積交易金額僅十六億元,遠落後行動支付的七十六億元;國內業者批評是法規環境不友善,發展緩如牛步。金管會表示,將持續鬆綁相關規定,包括研議開放手機指紋辨識等,以提高消費者使用意願,協助電子支付產業。

累計至今年7月底 交易金額僅16億元

我國原已開放第三方支付業務,但網路業者希望能像中國的支付寶,進一步開放用戶「儲值」,被稱為「第三方支付專法」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在前年五月立法通過;但業者取得許可及營業執照後,卻卡在金管會規定電子支付帳戶得採「實名制」,要「手機號碼」與「身分證字號」雙認證;因業者有大量未實名認證用戶,影響用戶意願,去年八月再鬆綁規定,給予「緩衝期」,在明年底前,允許只用手機號碼就能註冊帳戶,讓問題暫時解套。

不過從數字來看,電子支付發展依然緩慢,「專營」電子支付機構的歐付寶、橘子支、智付寶、國際連與台灣支付ezPay,到今年七月底,五家累計交易金額僅十六億元。反觀國內的行動手機支付,去年底累積交易金額為廿四億元,從今年三月底,包括Apple Pay、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等三大國際支付先後加入後,快速炒熱行動支付市場,到七月底,累積金額攀升到七十六億元,三月底到七月底短短四個月增加四十六億元。

5家業者各有百萬會員 「潛在客群」

金管會認為,現在論斷還太早,專營電子支付機構的業者上路較晚,從去年十月才開始,像第五家業者的台灣支付ezPay今年六月下旬才開業;目前五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會員合計已有六十七萬人,而多數業者原本從事遊戲或電子商務平台,各自既有的會員都超過百萬人,這是電子支付發展很大的潛在客群。

銀行局官員表示,現在正研議下一波開放措施,已交付銀行公會研議中,預計九月底或十月初宣布;包括電子支付使用者的身分認定,將開放使用手機的「指紋辨識功能」等,讓消費者更為便利,提高消費者使用意願。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