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股青紅燈〉金融支付環境 兩岸大不同

2017/07/03 06:00

台北市長柯P到中國上海參加雙城論壇,上海「市場買菜可以用手機支付」這個議題,又被拿出討論。圖為電子票證(記者王孟倫攝)

台北市長柯P到中國上海參加雙城論壇,上海「市場買菜可以用手機支付」這個議題,又被拿出討論,有人又開始罵,台灣電子支付發展緩慢,看看中國多先進。其實,台灣金融有諸多便利性,包括:可提領現金的ATM(自動櫃員機)及便利超商的密度,都是全球第一;相較之下,金融支付不便利的中國,使得電子支付發展快速。

「非現金支付」可分為幾大類別,包括:第三方支付(像支付寶)、電子票證(像悠遊卡) 及信用卡等。

在台灣,截至今年第一季,「非現金支付」比重約32%左右,這數字目前比南韓、新加坡、中國及香港都低,金管會目標三年半後要達到52%。

為何國內非現金支付之比重偏低?不外乎幾個原因,首先,台灣的金融機構非常普及,ATM佔人口密度更是全球第一,讓民眾取得現金容易;其次,國內到處都能看到超商,最重要的是,在超商可提供網路消費之到貨付款,消費者無須事前付款。

第三,傳統市場或夜市攤商老闆,也習慣直接收付現金,而無意願使用非現金交易。

反觀中國,並沒有我們前兩項便利條件,至於前述第三項,中國第三方支付業者願意砸大錢,主動補貼或提供相關設備,讓中國的店家或攤商肯配合使用。

尤其,由於中國的信用卡發展落後,於是直接跳到第三方支付、以手機進行付款,換言之,中國與台灣的金融支付之環境及背景大不相同,使得目前雙邊有不同發展。

若不使用現金,國人接受度較高是信用卡與電子票證(悠遊卡),這兩項工具的交易比重也逐漸增加,像是手機綁定信用卡的Apple Pay等國際支付系統,已經進軍台灣,將有助於我國非現金支付之比重增加。(王孟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