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王志鈞專欄】關於打工換宿的疑惑

2019/05/11 08:17

資深媒體人王志鈞。

日前聽了一場「打工換宿」分享會,認識了不少年輕人,也體驗了現代人透過交換工作/技能,以換來不同的在地生活,同時還認識外地朋友的生活態度。

透過彼此交換工作與住宿,讓「打工換宿」宛如拓展生活視野的另類遊學、壯遊,讓一邊工作、一邊旅行,成了年輕人心嚮往之的生活顯學。

但有趣的是,與我一同參加這場分享會的朋友,剛好也是一位愛好找海外志工來交換住宿的非營利組織經營者,每個月都固定有來自美、加、日、英等國的海外旅人,來她經營的書苑住宿。

透過打工換宿,朋友的書苑有了法國男孩手繪的藝術牆,有印度人來教跳舞,更有日本人來畫素描,讓小小書苑有了國際藝術村的味道。

這算是「打工」嗎?其實更像是開放自己的住宿空間,以交換來自不同國家的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彼此進行跨國的生活與文化交流。這,其實才是海外先進國家所流行之「打工換宿」的本意。

但是在台灣,根據當日分享會年輕主角的花東、蘭嶼「打工換宿」初體驗,其結論是---打工換宿只是台灣慣老闆們壓榨勞工的另類代名詞與方法,完全與原意脫鉤。

近年台灣流行「打工度假」,與2013年出版的《讓世界改變你,讓你改變世界》這本暢銷書有關。該書作者超級旅行者Elaine & Vicky花了兩年澳洲打工度假,闡述了「年輕人對於人生的磨練和自我找尋的過程」,並風靡了各大學、高中學校的年輕學子。

弔詭的是,Elaine & Vicky也曾在部落格分享文章指出,本來國外「打工換宿」的美意,在台灣慣老闆們的發揚光大下,卻變成另外一種壓榨人力的方式。

「在澳洲,即便是其它工時較長的打工換宿,大多數一天也絕對不會做超過六小時以上,而且絕對是周休二日。......在國外,他們是為了生活才工作,而我們是為了工作而生活。」

連打工換宿天后都看不慣台灣變質的打工度假方式,為何台灣年輕人還前仆後繼地前往各觀光區景點的民宿、餐館,作廉價勞工般的換宿生活呢?這樣的生活體驗,還不如花點小錢做背包客,在青年旅館與不同國家、城鄉的旅人作異鄉交流為佳。

「我們選擇出走,不是逃避,是帶著對人生的疑問,對自己的疑問去尋找答案。」這是Elaine & Vicky在暢銷書中的名言。

但我的疑問是,如果出走只是走入另一個不合理且充滿違反最低工時之勞動法規的疑惑,台灣年輕人為何還要傻傻地繼續當個被剝削的打工換宿者呢?

(王志鈞,資深媒體人,曾任職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商業周刊,今周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