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大灣區擬和矽谷競爭 香港學者列這幾點衝擊和問題

2019/02/25 16:15

中國國務院本月公佈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作為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旨在讓該區成為美國矽谷的競爭對手,但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和香港部份學者認為,傳統產業可能因此受損害,進而引發失業等其他社會問題。圖為香港銅鑼灣地區。(歐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本月公佈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作為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旨在讓該區成為美國矽谷的競爭對手,但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和香港部份學者認為,傳統產業可能因此受損害,進而引發失業等其他社會問題,此外,大灣區的經商成本也將大增,另中國資訊流通不自由,讓大灣區難以吸引外國人才。

《日經新聞》今(25)報導,對於中國國務院本月19日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第13屆中國全國人大香港區代表洪爲民表示,如果為追求行業更新而走得太遠,忽略了傳統產業的潛在損害,有可能引發其他社會問題,而其最擔心的問題為就業。洪爲民認為,高科技公司可能引人注目,但老牌產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稅收收入,且傳統產業的長期業務,也可能受新移民擠壓。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分析師Wang Dan表示,中國對技術和創新的重視,可能會將資源轉移到新創公司和科技公司,為傳統製造商和零售商帶來壓力。

香港新創企業、專為創業公司評分的網站Oddup聯合創始人James Giancotti也透露,隨著大灣區擁有更多基礎建設,在該地開設店舖的成本將迅速上升。Giancotti表示,「我對大灣區的最大擔憂是成本,就像20年前的矽谷一樣...我已經看到大灣區的未來,我不想在10年內支付雙倍的價格」。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院副院長黃錦輝則指出,由於中國無法使用臉書、推特、YouTube和WhatsApp等熱門網站,因此很難吸引外國人才進入大灣區,「對於技術和科學研究來說,沒有資訊流動自由是非常大的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項目聯合主任Simon Lee表示,在大灣區規劃上,中國當局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需要取得更多進展,讓長時間進行高水平研究的人獲得回報,「如果當局未能糾正抄襲行為,便幾乎沒有機會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

但香港房地產諮詢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香港、華南及台灣研究部主管Marcos Chan稱,大灣區的新交通路線,將主要城市間的旅行時間縮減到1小時或更短,鼓勵了國際和國內公司在該地區擴張,且除了辦公樓外,預計商業園區、數據中心和實驗室的需求也會增加。Marcos Chan認為,大灣區帶來的機遇,將抵消貿易戰的短期影響,並在長期上推動該地區市場增長。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