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銀行家觀點〉美中兩強相爭,誰能勝出?

2019/01/08 08:00

美中貿易戰打到現在, 雙方已陷入壕溝戰,大家都想問,打了老半天,誰會贏?(法新社)

政府面對曠日持久的貿易戰,須謹慎因應,戒慎恐懼,站在歷史交叉點,除了以更宏觀角度看局勢演變,更應抓緊機會,跟上發展腳步,吸引台商回流投資,化不利為有利因子。

美中貿易戰打到現在, 雙方已陷入壕溝戰,大家都想問,打了老半天,誰會贏?美中分別為全世界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彼此貿易戰之來回衝撞,將激化何種質變與量變?美國總統川普曾說,在美方制裁下,中國大陸股市大跌、經濟增長率也已掉落,美國正在贏得這場貿易戰云云,但事實是如此嗎?可能已潛藏不少後遺症。

美國企業為了防止製造成本大幅提高,或是利用價格上漲的機會提高產品利潤,不管有沒有需求,都搶在關稅生效之前搶購並囤積各種原料及產品。此種「恐慌性搶購」現象,從正面來看, 能推升2017年GDP成長率,促進短期經濟成長,但這僅是扭曲的經濟數據,未來的成長率可能會令人失望。

美股在QE及減稅效應下,已打造出史上最大泡沫,2018年初在Fed升息、縮表下,猶能持續挺進上揚,然2017年10月上旬不耐風霜而比照2018年2月初再度重挫,再次為全球帶來一次股災,是否為「雞尾酒會狂歡」結束的開始,啟動長線下修的序曲?在泡沫中吹起來的資產會一落千丈,亦即當金融崩潰,剛性負債和彈性資產使得大多數人資不抵債而破產,破產可能會造成債務通縮螺旋,猶如1990年後日本「資產負債表衰退」。

三高制約潛藏經濟 轉向不良循環質變

川普效法雷根,經濟政策採減稅、放鬆管制、貿易保護主義,其中減稅帶來的財富效應及資金回流美國,造成股市繁榮,提高了總需求。當總需求被刺激起來,形成經濟假性繁榮的良性循環。

然而經濟向好,造成升息的預期,擴大的財政赤字增大了供給,Fed縮表減少了需求,兼以中國等等各國政府減持美債及油價上揚帶來通膨壓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債券承壓,推高收益率,近而推高匯率,形成高利率、高匯率、高油價,是對景氣大循環的最大威脅。

一旦美國經濟放緩進入衰退,大規模的政府赤字必將給美國經濟帶來負面效應,而稅改更多減的是上層階級的稅,自然更多流入虛擬經濟,例如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這都會造成貧富差距惡化,而虛擬資產的走高很容易受到不斷升高之利率衝擊,Fed的調控主要關注3點──GDP、CPI和失業率,貨幣政策係為了防止經濟過熱,通膨上升,較少去關注槓桿負債率和虛擬資產,這導致每輪繁榮之後的縮表和升息,都是加到虛擬經濟崩潰為止。

而收益率曲線的斜率變化,一直被認為是美國經濟拐點的重要信號,將會對未來經濟形勢產生重要影響,通常意義上這被視為是經濟即將進入衰退的信號。收益率曲線的變化幾乎準確預測了美國歷史上大部分衰退的出現,由於美國10年期和2年期國債利率差值自2017年初再度開始收緊,收益率曲線開始變得平坦而逐漸收窄,收益率曲線隨著聯準會升息進程有倒掛風險,收益率曲線出現倒掛的時間點平均比經濟周期到達頂峰的時間點要提前12至24個月。

系統風險影響中國消費者信心

日益加劇的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國大陸新車銷量17年來首次下滑,這是減速最明顯的指標之一,家電等大件商品的購買量都大幅放緩。預計2018年零售額成長速度將為10年來最慢的一年;中國十一黃金周期間,華為、小米、v i v o、o p po等大廠總手機銷量與2017年相比,合計約衰退10%,顯著低於市場的預期,可見貿易戰的系統風險已影響大陸消費者的信心。

然而,中國今天面對的不單是國內種種經濟結構問題,對外還要應付美國不斷加碼,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如果惡化,不僅消費者需求和經濟成長將減弱,還可能導致信貸質量下滑。根據統計,中國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加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發債規模高達4兆美元,未來5年有超過半數將會到期,隨著利率走高,發新債還舊債的再融資成本將升高,此所以近期中國債市違約議題炒得沸沸揚揚,違約率創5年新高。

而中國依賴外匯存底來發行人民幣,貿易順差是最重要的來源,其中美元資產占中國大陸外匯存底超過6成,若貿易戰造成順差減少,人民幣的貨幣供給減少,資金將會更為緊縮,房地產、中小企業、地方融資平台、國營企業的資金壓力升高,可能造成工廠倒閉、失業攀升、通膨增溫。中國對內需要解決結構性的經濟問題,對外又要應付美國的貿易戰,未來資金較有風險。

綜合而言,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大陸今年經濟呈現趨疲態勢,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落到「50」之榮枯分界點,進出口金額年增率亦雙雙降為個位數,今年第4季GDP年增率已難保6.5%底線,可見中美貿易戰陰霾已深深籠罩中國未來經濟,惟如果大陸藉此韜光養晦,撐過中美貿易戰,將貿易戰視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強迫加速轉型,不必再過度倚賴美國,反而可能走出一條經濟新路,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危機可化為轉機。

台灣經濟情勢恐不樂觀

而台灣為小型經濟體且出口導向,夾處在中美兩隻大象對抗之中,兩強衝突,周邊小國難以幸免,單是華為案爆發當天,股王大立光跌停,市值蒸發近450億,台股指數也大跌232點,可見一斑。

中華徵信所指出,從台灣貿易順差觀察,美中貿易戰對美國順差已大幅衰退,只有對大陸貿易順差仍見成長,「顯見台灣貿易順差全都是倚賴大陸創造的,一旦中美貿易戰全線開戰,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和貿易順差將出現下滑危機。」

因此,行政院主計總處已調降2018、2019兩年我國經濟預測,情況不如預期,尤其經濟依賴最深的出口,2019年上半年成長率估計連1%都不到,消費、投資依舊疲弱,故台灣2019年的經濟情勢恐不樂觀。

擴張性財政政策必要時應上場

政府面對美中貿易戰,則必須謹慎因應,尤須戒慎恐懼,預為籌謀因應,蓋若處理不當,非僅是影響經濟、股市而已,兩岸關係及國內政局,恐都會進一步受到衝擊,甚至被當成籌碼而搓掉。台灣站在這個歷史交叉點,除了讓自己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局勢演變,也不能完全將命運交給兩大強權,必須想透自我定位,平靜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所幸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將長期、謹慎的看待美中貿易戰發展,尤其要留意系統性金融風暴是否捲土重來,一旦發生,財政部將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因應。我國央行總裁楊金龍則認為,若美中貿易戰持續惡化,台灣經濟也將受到影響;而若未來經濟成長率因貿易戰惡化而大幅下滑,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有必要上場。經濟學家馬凱建議,台灣擁有優秀人才、資訊王國產業聚落,AI產業為一條可發展之路,或建立自由貿易特區,吸引台商回流投資。果真如此,將可盡量降低美中貿易戰對我國經濟之潛在衝擊,並化不利為有利因子。

(本文摘自2019年01月份《台灣銀行家》月刊/撰文:李俊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