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行動支付成主流 商家拒收現金亂象頻傳

2018/12/11 22:00

中國行動支付成為主流消費方式,部分商家甚至規定只能用APP結帳、拒收現金,惹得不少民怨,讓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出面公告,「拒收現金屬違法行為」。 (路透)

﹝編譯羅綺/綜合報導﹞中國行動支付普及,並成為主流消費方式,許多人出門習慣不帶現金,部分商家甚至規定只能用應用程式(APP)結帳、拒收現金,引發不少民怨,讓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出面公告,「拒收現金屬違法行為」。

中國《人民日報》報導,日前黑龍江雞西市發生一起「商家拒收人民幣」事件,一名67歲的謝大爺在超市買了8.8元葡萄,卻在結帳時被收銀員告知只能用微信支付、不收現金,謝大爺勃然大怒,拿著葡萄就往店外走,被保全攔下並發生衝突。謝大爺怒批:「「太欺負人了!我拿的是人民幣,又不是假幣,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啊!」

類似事件在中國屢見不鮮、民怨連連,中國人民銀行於7至12月進行大規模整治,共逮到602件拒收現金行為,其中44件仍在處理中。為讓「拒收現金違法」觀念深植人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連鎖超市「盒馬鮮生」被中國人民銀行點名「拒收現金」;有消費者投訴,「盒馬鮮生」標榜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範例,採會員制,並規定只能用手機APP結帳,卻造成非會員民眾和年長者的不滿。經過中國關方整治後,「盒馬鮮生」每間門市已設有現金收銀通道,並張貼清晰的現金支付標識牌。

中國《華新網》報導,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儘管現代支付方式發展迅速,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便利,是未來趨勢;但流通中現金需求量仍然較大,還有不少人依賴現金支付。對於廣大中老年人和農村地區,現金支付還是重要的支付方式。「消滅現金」並不是明智之舉,還是要多元化支付方式來保障消費者選擇的權利。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研究所教授方顯倉也指出,「拒收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更不利於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