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2位美國總統穀物禁令皆傷農民 彭博:川普正步上後塵

2018/11/14 16:08

《彭博》分析過去兩位美國總統施行過的穀物政策及後續影響,認為這次美國農民也逃不過貿易戰長久的衝擊。(法新)

〔編譯廖振堯/綜合報導〕美中貿易戰中,美國農民被關稅戰夾擊,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儘管近期將舉行的川習會有望結束爭端,帶給農民們一絲希望,《彭博》報導參照過去2位美國總統施行過的穀物政策及後續影響,認為這次貿易戰衝擊農民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彭博》今日報導援引2位前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1973年實施的大豆禁運、卡特(Jimmy Carter)1980年對蘇聯禁運,認為這種限制作物出口的政策最後都會使其他供應國因此崛起,動搖美國的全球市佔。

他國受益


1973年時,由於美國國內畜業飼料匱乏,尼克森下令禁止大豆、棉籽及其油粑產品出口,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優先,此舉卻引來日本不滿。當時美國主導全球大豆市場,出口量比第2名的中國還高出5倍,而日本有88%的大豆自美進口。

日本在無貨可買的狀況下在巴西投入巨額資金,該國的喜拉朵(Cerrado)農業區因而快速發展,巴西當年的產量甚至排不上前10名。然而日本開啟了巴西豆業的大門,在2012年時巴西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1大豆出口國。

時間拉回當前的貿易戰,據美國農業部預測,巴西本季將出口7700萬噸的大豆,比美國還多出50%,可望再次漁翁得利。此外,俄國總理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也透露會在俄國東部增產大豆、運往中國,其他南美國家也在爭搶中國市場。美國大豆出口協會(US Soybean Export Council)主席蘇特(Jim Sutter)指出:「這些新土地一旦投產大豆,就會持續生產,不會消失不見。」表示其他地區仍會在貿易戰後侵蝕美豆出口。

聲譽受損


由於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前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隔年1月宣佈對蘇聯禁運一系列商品,包括糧食作物、畜牧品,且聯合加拿大、澳洲等國參與禁運。然而,蘇聯改從阿根廷等國家進口,預期中的制裁並未起到效用。世界銀行認為,全球貿易的流動抵銷了這種禁令的效力,最終傷害的反而是美國身為可靠穀物出口大國的聲譽,促使許多國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美國農業銀行CoBank執行長哈佛森(Tom Halverson)表示:「如果現在中美的爭端快速解決了,2國之間的大豆貿易會回到最初情況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相反的,中國恐怕會意識到有必要持續分散進口來源。」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