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阿里、騰訊在前 外媒:Uber難攻中國

2014/09/13 15:15

2013年12月,優步(Uber)資料顯示,全球每週平均的叫車數已高達80萬次,保守估計,到了今年數字將會更高。

[本報訊]2013年12月,優步(Uber)資料顯示,全球每週平均的叫車數已高達80萬次,它們保守估計過了今年數字將會更高。

根據《財富雜誌》報導,無論Uber全球市場數字多麼亮眼,到了中國,遇到叫車APP「快的打車」,只算是小巫見大巫。

這款由阿里巴巴集團投資的杭州手機叫車軟體,與騰訊旗下的「滴滴打車」共同瓜分中國龐大的計程車叫車服務市場,據稱每天的叫車次數高達600萬次,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叫車APP。

「快的打車」一位共同創辦人表示,在中國有大好的未來。潛在市場非常非常大。

2年、100萬司機、1億用戶

快的打車目前服務範圍,遍佈全中國300多個主要城市,共有超過1億名使用者。然而,快的打車卻沒有從任何一次叫車服務中,收取過一毛費用。

但慢慢地,快的打車也希望開始希望使用所謂的「免費增值(freemium)」服務,透過廣大的用戶群,提供進階的付費服務。因此,從今年夏天開始,快的打車在中國20個主要城市,啟用豪華租用車服務,直接與Uber主攻的高階客群對打。未來也將業務拓展到共乘、快遞、貨運等服務。

阿里巴巴、騰訊資金補貼

為了建立廣大的計程車路網,快的打車開放乘客發出會給司機小費的訊息,這項簡單的功能馬上吸引了大批計程車司機,還使得在尖峰時段,大城市計程車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迎刃而解。

在客群與司機快速累積後,快的打車又開始另一項額外補貼,若司機使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進行交易的話,每次出車都會獲得津貼。

競爭對手「滴滴打車」也運用相同的操作方式,建立起計程車網路。司機補貼所掀起的價格戰,仰賴的都是背後阿里巴巴及騰訊集團的資金來當靠山。

Uber只能做小咖

因此,當Uber宣佈進軍中國時,Uber執行長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就承認他們居於下風。「但在這個位置我也覺得很自在。」

上海紀源資本合伙人符績勛(GGV Capital)表示,在中國,真正的市場並不是Uber所主打的高價位雙B車,而是一般大眾所需的低價快速。

目前Uber在中國經營了一年,已在包含北京、上海、成都等6個城市提供服務。今年中,也啟用了價格較低的Uber X服務,並在北京開始了共乘服務,讓一般民眾的私家車也能透過Uber載客。

Uber亞洲業務負責人潘(Allen Penn)表示,Uber在上海的前6個月,業績成長幅度超越了先前在紐約、巴黎及新加坡的表現。潘認為,Uber擁有比世界其它地方更巨大發展空間。

Uber執行長卡拉尼克認為,最終還是會建立起能穩定發展的事業,並且繼續嘗試在中國發展最便宜、最可靠的叫車服務。

Uber的爭議

除中國市場遭遇強力競爭對手外,Uber在全球市場的拓展也並非暢通無阻。Uber在登陸歐洲各國時,就遭到各地計程車業者的強力反彈,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行動。

此外,Uber創新的叫車服務形式,也不斷試探計程車服務法規的忍受度,特別是提供低價服務Uber Pop。

Uber Pop開放一般車輛可以自由接客,而不用取得計程車執照,引發了安全及法規上的爭議,因而與許多地方政府及計程車業公會對步公堂。日前德國法院宣佈將禁止Uber Pop在德國的營運,創下Uber遭禁的首例。

Uber在台灣

台北是Uber繼新加坡後,進駐亞洲的第二個城市。優步2013年6月進入台北市試營運,第一個月的叫車數,竟然還超過創始城市舊金山的數量。第一年每月平均成長率也都穩定高於30%以上。

Uber在進入各地市場後,都會找出最適合的營運方式,Uber在台北就選擇與在地車行合作,與國外其它國家開放一般車輛自由接客不同,司機都需要經過車行雇用才能成為Uber司機。

根據《科技新報》報導,Uber台灣區總經理顧立楷表示,每個市場有不同且獨特的狀況,台北市計程車隨招隨停,所以乘客較不喜歡久候,目前Uber在台北平均等車時間是7分鐘,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